企业新闻

【原·聚场】旧故事·新可能丨罗韶颖

【 原创  罗韶颖 东原地产集团】 

编者按:
2017年东原地产提出了“原·创家”品牌口号,这是基于东原一贯强调的“地产下半场一切遵循客户体验逻辑”而适时抛出的新思路。它试图描述东原在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更加前瞻地关注社区关系新型构建方式,实现社区即社会的品牌理想。原·聚场是这一品牌口号在实际操作中先期落地的社群运营计划——俱乐社区的场所载体。

罗韶颖
东原地产集团董事长
“俱乐社区”倡导者

生活不止一种可能
也不止两种三种七八九种
当你,每要打开一种新的可能
Think out of box

一个box
就是一个自我设限的框框
而框框,是用来突破的
就像盒子,是用来打开的
你打开的越多
新的可能,也就越多

  2016年,东原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社区关系构建方式,这就是东原的社群运营计划——俱乐社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东原基于人居和社会发展未来趋势而构建的俱乐社区的社群实践——原·聚场,终于启幕。

关于产品
- Our Space -

  “东原讲了小社会,做了俱乐社区,然后又弄了这么一个原·聚场。那这个产品是怎么来的呢?可以说跟我小时候的生活体验有很深的关系。”罗韶颖如是说。

 

  她是典型的军工大厂子弟,小时候生活在现在的长安汽车,那会儿这个厂还没做汽车,叫456厂,又叫长安兵工厂,职工人数就有一万多。它跟中国当时绝大多数大厂一样是“厂办社会”的模式,厂里除了各类职工的工作单位以外,学校、医院、幼儿园、食堂、商店、图书馆、影剧院等等,方方面面都是厂里自己开办和经营,基本上你所需要的一切都能在厂里解决,你不出厂区一步都能活得好好的。

  罗韶颖说,大家不仅仅工作在一起,其实那就是一个小社会,那种组织体系让大家的生活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个小社会里面的人,心理上的紧密度、整体性是非常高的,大家会讲“我们长安厂的人如何如何”,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我是哪个社区的人”。

  “我很欣赏那样的邻里关系,大家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很温暖很亲切。比如说我妈妈就是厂医院的医生,邻居里谁有个小病什么的,我妈下班就会顺便带个针盒听诊器之类的回来给人家看看病打打针”,罗韶颖说,“那是一种中国式社会主义的邻里关系。”

  东原的俱乐社区由此从小社会的理念中生发出来。但俱乐社区创立之初,东原人总觉得它缺乏一个点,一个具象的、能把这种理念标志性地呈现和聚焦的点。

  “原·聚场,其实就是我们构思的这样一个点,在原·聚场的这个硬件里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活动,怎么发生,怎么样去强化社区居民心理上的紧密度,变成大家连接的载体,这都是我们要去琢磨的问题。”罗韶颖解释说。

关于运营
- Our Space -

  四年前,东原开始不满足于只做漂亮的建筑与园林,而着手发力于社区运营领域,四大社区子品牌纷纷落地:童梦童享、乐享乐配、友邻友趣、优度优家,其中除了优度优家是更偏尺度感、物理空间以外,其他三个子品牌都是来源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区的关系,目的也是要服务于这样的关系。

 

  几年的实践下来,俱乐社区从一个貌似虚无飘渺的“小社会”理念开始,经由东原人的智慧与坚持,一步步变为现实。罗韶颖深有感触:“就像最近这个原·聚场,好像突然一下从石头里面蹦出来,但它从创意到现在其实是走了艰苦的大半年。并且,它还远远没有走完。我一点不担心东原人操盘出来的产品硬件必将令人耳目一新。但硬件出炉我认为只是这个产品的起点,产品它本身应该是一个生命体,我更好奇的是它会如何生长,成熟的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关于原·聚场,我们想说东原不光是盖了房子,我们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社区活动的组织者。

  但组织者不是主导者。我们只是要做“点火器”,社区里的人,左邻右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发动机”,是这些“社邻”让社群活动持续运转。

22.jpg33.jpg

  “社邻”让社群持续运转,整个社区才能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活体,它是社区“自运营”的产物,只要发动机转得好,社群活动就会持续运转。

  而发动机转得好不好,点火器之外,我们还做观察员、助推器。

  所以说,原·聚场这个产品成功的标识,是这个社区能够完成社群的“自运营”,能够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越来越枝繁叶茂,社群活动会自己滚动着持续下去。

关于共享
- Our Space -

  “小社会理念的核心、俱乐社区的核心,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罗韶颖说。

  她认为,人的快乐可以有很多来源,这其中包括你所拥有的某些资源,当你把你有些资源跟社区邻里共享的时候,这就是由“独乐乐”向“众乐乐”转化的一个过程。当你的资源也是其他社邻们可以共享的资源,你的独乐也就变成了很多人的众乐。

- 原·聚场 品牌核心主张 -
『聚有心』 一次有心的生活连接
『聚有趣』 一次有趣的生活互动
『聚有爱』 一次有爱的生活共享

  原·聚场的共享经济一定是基于每个人自备资源的共享。在她的定义里面,买一堆单车或者充电宝让大家用,换回来钱也好,大数据也好,不是共享,而是做生意。

  比如说东原一位摄影师妈妈,在原·聚场开坛授课教其他业主拍亲子照,或者一位银行管理层爸爸帮社区小朋友组队去他们单位接受少儿财商教育,又或者一位绿植文青把有兴趣的业主拉个群教人家种花花草草,包括互相托狗,或者互相托儿,等等,这些事情无论免费收费,都是共享。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他们做大了,开了公司对外接活,那就是做生意。

  做生意也挺好,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因此对社群的建设不会有多少贡献。另一方面,无论社邻们自己的生意做得如何,真正的共享经济一定会在东原的社群里有强大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共享才是社群里温暖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小社会”和“众乐乐”的坚固基础。

  社群不是个容易的课题,在热度消退的今天,真正对社群运营有独到见解的开发商,正在这块多数人试探、少有人行动的宝地上显山露水、摩拳擦掌地跃跃欲试。

东原,必将是其中最有想法和行动力的探路者之一。第一批产品已经上路,6月23日,东原俱乐社区——原·聚场在重庆、武汉两地辉映启幕,打开又一种新的可能。